求职“三要三不要” 教你辨别招聘骗术
对于一些刚踏入社会,求职心切,经验不太丰富,而一些招聘骗术则越来越高明。对于一些招聘陷阱,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,做到“三要三不要”,防止上当。
一、要了解招聘公司背景 不要轻易相信中介
大学生应聘前要了解应聘公司的背景,事先确认用工单位是否有法人资格。接到录用通知后,要对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。在签订合同前应核实公司身份、是否有工商颁发的营业执照、是否合法、是否有固定的营业场所、是否有招工权等,以免使自己误入骗子设下的陷阱。
有的中介往往提供虚假的用人信息,骗取中介费,然后一走了之;有的将用人单位吹得天花乱坠,骗求职者交了报名费再交其他费用,最后求职者无力承受只好退出;有的用虚假的条件来欺骗求职者,等求职者到了单位才发现其实际条件与介绍严重不符。
二、要明确招聘职位的真相 不要盲目缴费
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,仔细分析,询问工作细节。对于不能确定的信息,可以向当地熟悉情况的人请教。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“商场总监”、“保险销售部经理”,结果到了岗位,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“推销员”、“保险代理员”等。有的单位也会以“到基层先锻炼锻炼”为幌子,欺骗求职者。
要尽量通过新闻媒体、劳动部门等正规渠道查询招聘信息。如果是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求职,一定要弄清中介机构是否合法。如果到民办职业介绍所求职,要注意押金、保证金等费用时,求职者不要盲目交钱,正规公司招聘一般不收费或收取很少费用。国家有明文规定:任何招聘单位,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押金、保证金、服装费、风险金、报名费、培训费等行为,都属非法行为。
三、要谨慎签劳动合同 不要随意抵押证件
与用人企业签合同时,求职者要“三看”: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,否则所签合同无效;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、清楚、完整,不能用缩写、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;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,包括劳动合同期限、工作内容、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、劳动报酬、社会保险和福利、劳动纪律、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、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。必须签书面合同,试用期内也要签合同。
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、学位证、毕业证等证件随意抵押。有的单位以保证学生实习时间等为由扣住学生证件。根据相关规定,用人单位不能扣押证件。一些求职者在被企业录用之后,会遇到企业要求收押身份证、毕业证、职称证等证件的情况。其中有些骗子公司利用这些证件办理银行卡、开办公司、担保抵押等,给求职者造成严重后果。